故宫


1.历史发展

2.建筑布局

3.主要建筑

4.文物介绍





历史发展

名称相关:故宫又称紫禁城。中国古代讲究“天人合一”的规划理念, 用天上的星辰与都城规划相对应,以突出政权的合法性和皇权的至高性。

明朝时期:故宫建成后,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,包含了帝后活动, 等级制度、权力斗争、宗教祭祀等。永乐十八年(1420年),北京宫殿竣工。

咸丰帝在位时期,也曾把长春宫与前面的启祥宫(即现在的太极殿)打通,连为一体,咸丰去世后, 慈禧也曾在这里居住,一人独享两宫。西六宫到了晚清的时候,慈禧开始改造某些宫殿。因此, 西六宫中有四个宫都留下了慈禧的足迹。 咸丰帝死后,慈安和慈禧早期垂帘听政时,都曾居住在长春宫, 同治十年(1871年),慈安从长春宫搬回钟粹宫居住,长春宫便成为慈禧太后一人独享的宫院。 太极殿原来也只是二进院落,咸丰改修长春宫时,将太极殿后殿辟为穿堂殿,使太极殿与长春宫连接成相互贯通的四进院。

民国至现代: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,1933年,故宫博物院为保护其文物安全,不至遭战火毁灭或被日本帝国主义掠夺, 决定采取文物避敌南迁之策,并在南京建立文物库房,成立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。从1933年2月至5月, 先后检选出文物、图书、档案13427箱又64包,分五批先运抵上海,后又运 至南京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,对故宫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,同时整理出大量的文物。 1961年国务院颁布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故宫博物院现存文物1862690件/套(截至2019年8月) 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“世界文化遗产”,辟为“故宫博物院”。

建筑布局

北京故宫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,设计者为蒯祥(1397-1481年,字廷瑞,苏州人)。 占地72万平方米(长961米,宽753米),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,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,用100万民工,共建了14年, 有房屋9999间半,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,房屋有980座,共计8707间 (注:此“间”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,而是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)。

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,三大殿、后三宫、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。并向两旁展开, 南北取直,左右对称。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,而且南达永定门,北到鼓楼、钟楼,贯穿了整个城市

主要建筑

故宫有四个大门,正门名为午门,其平面为凹形。午门后有五座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。东门名东华门,西门名西华门, 北门名神武门。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角楼,高27.5米,十字屋脊。

北京故宫的外廷以三大殿为主。太和殿和中和殿、保和殿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,太和殿在前, 中和居中,保和在后。基台三层重叠,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、望柱和龙头, 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阶雕有蟠龙,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“御路”。在25000平方米的台面上有透雕栏板1415块, 雕刻云龙翔凤的望柱1460个,龙头1138个。用这样多的汉白玉装饰的三台,造型重叠起伏,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上具有独特风格的装饰艺术。而这种装饰在结构功能上,又是台面的排水管道。 在栏板地栿石下,刻有小洞口;在望柱下伸出的龙头也刻出小洞口。每到雨季,3台雨水逐层由各小洞口下泄, 水由龙头流出。这是科学而又艺术的设计。

文物介绍

北京故宫藏有大量珍贵文物,据统计总共达1862690件之多,统称有文物100万件,占中国全国文物总数的1/6。 截至2005年12月31日,中国文物系统文物收藏单位馆藏一级文物的总数已达109197件,现已全部在国家文物局建档备案。 在全国保存一级文物的1330个收藏单位中,故宫博物院以8273件(套)高居榜首,并收有很多绝无仅有的国宝。 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、绘画馆、分类的陶瓷馆、青铜器馆、明清工艺美术馆、铭刻馆、 玩具馆、文房四宝馆、玩物馆、珍宝馆、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,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, 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。故宫博物院在1949年以后进一步丰富了馆藏,截至到2017年, 文物总数达到1862690件,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件、一般文物115491件、标本7577件。